用文化复兴的创想与实绩 点燃东北振兴的火炬

 

2017年05月03日 来源: 东北新闻网

     编者的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开启了人民文艺的崭新纪元。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文艺家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充分肯定了文艺、文艺家对社会发展的瞭望作用。两位党的领袖相隔72年的重要讲话,不仅阐明了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为文艺和文艺家指明了应有的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

    75年前,一些延安鲁艺的教师、艺术家有幸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幽默风趣又道理深刻的讲话。当年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就是今天鲁迅美术学院的前身。值此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7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东北新闻网采访了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教授,重温鲁艺精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畅谈东北文化和艺术的建设与复兴,表达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一、以文化艺术之热度 融化固有观念之坚冰

    1、东北新闻网记者:我们还是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角度谈起吧。“振兴东北”这十几年一直是政府和民间热议的话题,作为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您离开东北二十余年而又返回故乡辽宁,对于“振兴东北”,您有哪些见解?

    李象群:现在东北地区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的要求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成绩显著。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东北任重道远。我的想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能就工业谈工业,就经济谈经济,东北更需要一场文化大建设、大复兴。毋庸讳言,时下的东北有些机制和观念就像一块坚冰,需要用文化艺术的温度热度去融化,这样冰化了,水活了,人就活了,事业也就活了。鲁美传承着延安鲁艺的血脉,民族危亡时,鲁艺人肩负起了用文艺抗日救亡的大任。我回到了鲁美,也要在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有所担当和作为。

    2、东北新闻网记者:您的这个思路可谓独辟蹊径。尽管文化对经济有影响是公认的,但是很多人觉得文化相对虚幻和边缘。那么,您如何看待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李象群: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有论述。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10年比的是经济财富,50年比的是机制体制,100年比的是人文文化。大而言之,人们往往习惯于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但是经济只是表象,而文化则是灵魂,在一定阶段和一定历史条件下,文化因素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过程中起到更为关键性的作用。

    3、东北新闻网记者:对于目前的东北来说也是这样么?

    李象群:对,这一结论是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的。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要以先进的文化和艺术激活人们的思想。

    4、东北新闻网记者:众所周知,第一轮东北振兴自2003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尽如人意。对于新一轮的东北振兴很多人都抱有很大期待,您觉得新一轮的东北振兴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李象群:在我看来,上一轮东北振兴主要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实现的是数量型的扩张性增长。而新一轮振兴更加强调通过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质量型的内涵式提升。简单来说,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会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内部的更新换代,更加注重与信息时代接轨。体制、机制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5、东北新闻网记者:这种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李象群:就以当下发展前景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来说吧。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创新为原动力,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体验和文化服务的新兴产业形态。

    简单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高端服务业,包括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多方面,通过有效延伸服务业的产业链来提升附加值,不但可以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创新开放高效的良好风气。

    新一轮东北振兴要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有利于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创新成为培育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加快实现东北创新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开辟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 打造东北文化CBD

    1、东北新闻网记者:刚刚您提到东北需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东北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想要快速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李象群:的确如此,但是在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背景下,北京—沈阳、上海—大连、江苏-辽宁等对口城市、省份已经开展了各个领域的衔接、交流与合作。辽宁省近日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鲁美也被纳入其中,作为依托。目前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正在筹备中,这个项目就是根据东北地区文化产业较薄弱的现实量身定做的。

    2、东北新闻网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一下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这个项目么?

    李象群:目前大体设想是通过将北京的资本、科技、创意优势与沈阳的资源环境优势互补结合,推动两地文化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个通道促进京沈两地的文化互动、创意人才交流、文化项目合作等方面协同发展,使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与作为东北亚文化中心的沈阳相互呼应,形成北京—沈阳文化中心带,为实现人才回流,激发大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新引擎。

    3、东北新闻网记者:刚刚您一直在强调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对沈阳的有利影响,那么对于北京来说有何益处呢?

    李象群: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有利于助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党中央已经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围绕“文化中心”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另一方面,北京文化面临发展空间局促、环境资源承载有限、成本高涨等诸多问题,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实现北京“文化中心”战略目标,就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着力缓解文化建设中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绕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加强京沈两地文化建设协同合作是重要战略举措。

    4、东北新闻网记者:那么目前,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的搭建有哪些具体措施或构想吗?

    李象群:这个是有的,而且已经在筹建之中了,那就是创建沈阳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这个产业区的概念,吸收了北京、上海和美国、德国等文化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说起代表性的艺术区,我们都会想到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创意园、美国的SOHO、德国的鲁尔艺术区等,这说明文化活了,一定会形成一个区域闻名的文化地标。创建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就是要打造东北文化的CBD,这是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的重要抓手。

    三、鲁迅美术学院和莫子山上的文化畅想

    1、东北新闻网记者:您刚刚提到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将会成为未来东北文化艺术的CBD,能具体介绍一下它的设计吗?

    李象群:莫子山位于沈阳的浑南主城区,这块区域以鲁迅美术学院为核心,里面包括艺术家村、画廊区、美术馆、设计区、动漫区、大型影视及产业基地、文创衍生品制造基地、文化交流中心、园区孵化基地、体育运功设施、商业步行街、创意旅馆、SOHO公寓等多功能区域。建成后将为社会提供就业、旅游、工业设计产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服务。

    2、东北新闻网记者: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时,鲁迅美术学院是一部分的考虑因素吧?

    李象群:的确,因为艺术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艺术人”往往聚集在艺术院校附近。比如说大批具有创意的艺术家群体,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的智力支撑;艺术院校所培养的各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业态的人才,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厚的人才储备;与此同时,艺术院校拥有艺术品、艺术展示平台等大量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器物条件。

    3、东北新闻网记者:那么对于莫子山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李象群:对于莫子山产业区我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从区位条件来看,这里政策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教育科技领先、创意人才集中、服务社会前景广阔,而且通过京沈合作的有利机制,莫子山可以有效承接北京文化创意的产业转移,吸引北京优质项目和投资落地。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莫子山产业区能够聚拢东北地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要素,打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东北地区高端创意人才孵化、双创、教育、就业、交流功能的集散地,最终将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文化CBD。最后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助推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文化中心城市。

    四、沈阳艺术院校毕业季续写“鲁艺精神”

    1、东北新闻网记者:您走出东北又回到东北,这次回归您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是什么支撑着您选择回归东北并就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的?

    李象群:我的选择是理性的自觉的,是“鲁艺精神”驱使我走出东北而又回到东北的。

    “很多人问‘鲁艺精神’是什么?‘鲁艺精神’就是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是先进文化的先导,这才是当年全国有识之士投奔鲁艺的原因所在。今天看“鲁艺精神”也绝对不过时。当然,我们要做的是秉承“鲁艺精神”,用当代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2、东北新闻网记者:您说到传承,我一直认为校园是体现传承关系最明显的地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

    李象群:的确是这样,师承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鲁艺精神”,是鲁迅美术学院一直践行的精神追求。而我本人也期望举起“鲁艺精神”这面旗帜,主动担当文化建设重任,以此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尽力。

    为了能让毕业生真正铭记并践行鲁艺精神,我们今年准备办一个特别的毕业展,叫做“驻沈艺术类高校2017年毕业季”。

    3、东北新闻网记者:这个毕业展是不仅仅包括鲁美,而且涵盖了沈阳所有艺术类院校的么?

    李象群:对,这是一场打通沈阳所有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创作展示活动,我们想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来展开——这次毕业季不仅仅面向广大毕业生,而且更面向社会。

    今年5月15日到6月25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体育馆举行“视?当代-2017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展,将向社会全景展示沈阳艺术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美术作品、设计作品和音乐作品,涉及书法、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综合绘画、摄影、影视摄影、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设觉传达设计、数码媒体、动画、工艺美术等诸多专业。除了展览,毕业季还设计了一系列集参与性、专业性于一身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与市民互动交流。

    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文化艺术被纳入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体系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艺术大众化已是大势所趋,艺术生产和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未来,文化竞争力作为软实力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以艺术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与教育将会不断扩大在经济中的比重,并终将占据生活生产最核心的内容。

    文化之于地域,如同灵魂之于生命。文化如空气般流转在地域之间,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东北这片历经辉煌却一度沉寂的土地,正期待着一场文化艺术的复兴,来点燃蕴藏于黑土地之下的无限的生机。

 

振兴东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振兴东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振兴东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电话:010--8805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