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深化市场化改革是最大潜在生产力
时间: 2019-03-13 14:45:56    来源: 中国改革报

  “深化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近14亿人的积极性、1亿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我国最大的潜在生产力、创造力。”3月9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京表示。

  杨伟民强调,只要我国善于用市场化办法激发需求、优化供给,潜在的增长就会转化成现实的增长。

  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

  杨伟民认为,我国经济韧性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机制。同时,改革开放也会不断地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

  此外,我国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大,东方不亮西方亮,市场优势明显。我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独有优势。

  “在经历高增长阶段后,会跌入低增长陷阱,这是截至目前的国际经验,但未必适用于我国。”杨伟民解释说,所有经历高增长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其人口规模同我国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城镇化率还不高,汽车普及率较低,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缺口。我国人力资本丰富,储蓄率高,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会催生新的增长点。

  增长预期目标科学合理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6%—6.5%。这是继2016年设定6.5%—7%的目标区间后,我国GDP目标增速再次设定区间值。

  “这是根据我国当前所遇到的国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杨伟民分析称,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区间值,是科学合理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杨伟民说,设定6%—6.5%的区间值,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同时,这是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需要。预期目标主要靠市场主体的行为来实现。

  杨伟民表示,保持一个区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宏观调控具有灵活性,只要在区间内完成就可以。

  另外,这是稳定就业的需要。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就业人员需要1000万以上,按照现在的就业弹性,预期目标在6%以上应该就不会带来大规模的失业,这是底线。

  “机遇”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杨伟民指出,“机遇”的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用市场换技术的机遇,已经转化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

  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机遇期,杨伟民介绍说,我国过去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获取技术进步,但如今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机遇期,杨伟民说,因为过去的国际规则都是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制定的,而同时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治理体系并没有形成。如何更好地把握国际发展大势的变化,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经济治理规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李宏伟)

责任编辑: 任俊明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主办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主办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