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撮罗子
时间: 2019-03-25 09:45:02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早些年,我和鄂伦春人交上了朋友,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让我至今难忘,爬冰卧雪的经历更让我记忆犹新。我住过他们的“撮罗子”,那是他们建在山林里游动的家。住在鄂伦春人的“撮罗子”里,有种天当被地当床的感觉。

  过去,世代游猎在深山的鄂伦春人居住条件极为恶劣,他们用削去枝桠的木杆围成一圈,搭一座尖顶形的木棚子,冬季周围用兽皮或毡子围严,春夏桦树泛浆易剥皮便用桦树皮,这种简易的“房子”叫“撮罗子”,便是他们在森林里不断移动的家。

  这种“房屋”的简陋程度,大概是诸多民族中居住条件最差的,似乎只能勉强遮风挡雨而已。他们的居住地点也不固定,住的时间较短。木杆搭的“撮罗子”上留一走烟的气孔,棚中央地上吊一个铁锅或铝闷罐,用于煮肉和做饭用。他们管这种棚子叫“斜人柱”,也称“仙人住”,后来则统称为“撮罗子”。“撮罗子”集结多时常一字排列,鄂语叫“乌力愣”。

  我无数次进过他们的“撮罗子”,里面无床,只有几捆皮张做铺盖,以隔潮的狍皮居多,亦有熊皮狼皮的,因易获取的狍皮价格低贱,收皮子的货商和国家当时很少收购,再一个原因是狍皮较轻,便于携带,因此鄂伦春人多使用这种皮张御寒保暖和缝制衣帽皮袍等。

  “撮罗子”里家什较少,有的搭好没住几天在附近打到猎物后即搬走,撤去兽皮吊锅,只剩一个矗立木杆的空架子及残留在架子下的木炭灰烬在讲诉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游猎的鄂伦春人每到狩猎地点先观察好地形,寻找动物踪迹,选准动物易出没的地点,再寻一隐蔽处搭好“撮罗子”,备足枯枝干柴,住处多选离河边较近处,便于人马饮用水。白日休息,黄昏和清晨注意观察住所附近的动静,他们十分清楚马鹿、犴、狍子到河边饮水的时间,故十分警惕,枪不离手。

  鄂伦春人春季以猎取马鹿为主,用猎取的鹿胎、鹿鞭和鹿茸到汉族居住地换取生活用品,秋冬季节以猎野猪、犴、熊、狍子为主,冬季多掏仓子猎熊和追踪野猪群。长期生活在山林中的鄂伦春人有许多习俗与禁忌,如妇女生产不能在“撮罗子”内,要远离原来住的地方,孩子满月后方可回来;妇女不能坐“撮罗子”正对门的玛路席,不能跨过男人的衣物、猎枪、马鞍等,妇女不能睡熊皮,据说如此怀了孕会流产;出嫁的姑娘回到“撮罗子”家中不能刷锅,认为把财运刷走了;男人出猎前女人要在“撮罗子”中为男人熏枪(认为一天好运)……这些禁忌,也是一种信仰,是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表现出原始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鄂伦春人早已下山居住,离开了狭窄简陋的“撮罗子”,“撮罗子”也成为历史,消失于莽莽的林海之中,它独特的形状只有在鄂乡的风情园中才能看到。“风驰一矢山腰去,猎马长衫带血归”,“蓝天当被,大地当床,世世代代游猎在深山”已成为鄂伦春人渐渐远去的风景和森林记忆。(王贵宏)

责任编辑: 李成铭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