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优化营商环境从营造人才环境做起
时间: 2019-03-26 14:54:06    来源: 辽宁日报

  姬养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就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六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与人才密不可分,营商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环境问题。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没有一流的人才环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必须在营造良好政务环境、良好经济环境和良好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头等重要的环境。

  在人才思想观念更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下大决心和气力祛除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的价值包括社会地位、工作职位、政治与生活待遇、医疗待遇、报酬收入等放在头等重要位置,以人才为优先;着力解决“工作越多、错误越多”等无创新作为、怕负责任、不敢担当思想,重用提拔敢于作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优秀干部,让平庸者让位、让无为者无位;从源头上铲除“新官不理旧账”的恶习,在解决“旧账”基础上,做好“新旧账”无缝对接的制度安排,保持人才政策的连续性、制度的衔接性;从根本上破除“民营企业人才是二等公民”的思维定式,把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人才作为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制度安排、政策落实、措施实施等方面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还要全力破除“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等错误心态,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都能重才不分亲疏远近,善于发现人才、珍惜身边人才、厚待突出人才。坚持引进紧缺急需外地人才与挖掘选拔本地优秀人才并重的方针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慧眼识贤用人才。当下,在我省形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的共识并将其付诸行动,至关重要。

  在人才工作方式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从源头上改变“轻雪中送炭、重锦上添花”的做法,多为人才在其创业初期或困难时期“雪中送炭”;改变“一次性支持”的做法,多为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滚动扶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服务上;改变“坐而论道找问题”的做法,多为人才创新创业分忧解难,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困难和问题上。总之,多为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铺路”,而不是“添堵”。

  在人才政策措施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于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创新完善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更为重要。要让人才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落地生根”贡献聪明才智,就要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措施环境。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策必须落实、承诺必须兑现。对我省而言,留住人才、防止人才二次流失,是必须解决好的课题。人才政策落地生效,让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尤其迫切。

  在人才支持力度强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人才创新创业以及成长发展提供支持,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能任务。而对人才项目支持力度的强弱,关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纳度和聚集度。因此,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引进或人才重大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千方百计地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是吸引、留住人才及其项目的最佳选择。

  在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保护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对人才创新创业成果的保护,使之成为人才权益守卫的安全网,对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激励,十分重要。加强对人才创新成果的保护,包括对其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获得收益等的保护;加强对人才创业成果的保护,包括对厂房、机器、设备、原料、产品及其收益等的保护;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个人及其家庭财产、人身生命安全的保护……总之,要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安全的法治环境。

  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平台与载体环境,激励动力环境,贡献回报环境。

  让人才创新创业有舞台。人才要实现自我价值,须有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要最大限度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建造其需要的科研实验平台、技术攻关平台、新技术推广平台、专利成果转化平台、经济与技术实体发展平台与载体;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新科技服务机构,为人才的创新专利项目与科技创新型实体精准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需、有效的服务;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建设发展”服务机构,为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抓紧建设辽宁自贸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连金普新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中德产业园区等,尽快完善其现代产业服务承载功能,使之吸引、聚集更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

  让人才成长发展有机会。一方面,让人才真正看到辽宁未来发展的远景以及能够给创新创业人才带来的成长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晋职、晋级和奖励制度,形成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职业发展通道,包括领导职位通道、管理职位通道、技术职位通道以及其他发展通道。还要建立并形成人才成长发展的开发培训机制、学习交流机制、进修锻炼机制等,使他们与时俱进,不断适应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要求。

  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有空间。空间小、路径窄、前景差的地方,注定不会被人才青睐。对辽宁而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空间是什么?应该是比别的地区具有更加宏大的创新创业空间、更加宽广的成长发展空间、更加优惠的收益回报空间,让人才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甜头、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盼头。

  让人才名利双收有回报。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回报,这是市场规律。要创新分配方式、薪酬制度,加大奖励,保护合法收入,诸如项目绩效激励、贡献与分配挂钩、成果转化收益、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纳税优惠政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奖励,市场化薪酬制度,兼职与挂职收入,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协议工资、绩效工资、约定报酬和技术参与分配、项目与技术承包等,真正让人才事业有成就、贡献有回报。

  让人才干事创业无担忧。凡是干事创业、创新开拓的人才,头脑中装的都是事业、创新、创业、发展。他们担忧的是:“官”员找“茬”,即挑毛病、出难题、设门槛,多诺少信、前后不一,不理“旧账”、不买“旧债”,政策“画饼”、口惠实“空”等问题。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顽症,才能真正让人才在辽宁创新无忧虑、创业不担心、发展没顾虑、收益有信心。

  青年人才是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营造以高校毕业生、归国回辽留学生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实现事业追求、自我价值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新时代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下决心解决的重大课题。

  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良好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创新创业和聚集发展的软环境,也是能够形成人才竞争力优势的环境。

  及时有效和配套的投融资服务。加强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评估,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与建议及未来预测分析,供投融资者决策;对周期较大、短时间内难见收效的项目,要支持其敢于冒风险投融资;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渠道与机制;强化对民营企业、小微项目的投融资,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应给予力度更大的资金资助、启动扶持、跟踪支持和失败补偿,使更多大学生敢于走上自主创新创业之路,并确保其有一定水平的成功率。

  及时有效和配套的人才资源服务。调查显示:当前,对于辽宁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招聘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难,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配套人才、人力资源及其智力技术保证,是当下我省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加快培养人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规模大、实力强,服务效率快、水平高的著名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入驻辽宁。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养造就省内人才、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形成规范有序、供应及时、优质高效的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及时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功能,提高其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外包服务机构建设,从法律、制度、政策层面保证和加快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业的性质、功能和范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明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务性、服务性、技术性等职能转移和公共服务项目购买目录、价格以及承接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公共服务项目购买事项的落地步伐。

  及时有效的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医疗康养等配套服务。要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增强其服务功能,满足来辽创新创业人才所需急需。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及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医疗康养服务,开辟人才医疗康养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省、市级人才身体健康档案,保证人才能够健康有力地在辽建功立业。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骨干专家、学者及工匠型人才带薪休假制度。不断提升整体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和就业质量与水平,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创新创业后续服务体系。

  及时有效的生活、安居服务。在加强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同时,打造多元的人才生活、安居服务模式。一是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廉租房、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与制度安排。二是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安家补贴、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与制度安排。三是根据人才的付出与贡献,采取奖励、联建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生活水平。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协会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 李成铭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