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长春新区:培育独具特色营商文化
时间: 2019-04-11 09:10:58    来源: 吉林日报

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暨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成立大会现场

长春新区工商联合会(总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现场

咨询导服台

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外景

办事大厅

工作人员指导自助业务办理

“数字新区”运行指挥中心

政务大厅篆刻长春新区精神“创新、诚信、超越”

  编者按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这句话,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过去,凭借减税让利,通过拼资源、拼政策换来了投资者青睐;今后,更需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东北振兴发展的助推器。从2018年末开始,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放思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希望民营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让更多投资人到吉林来创业发展。省长景俊海在1月27日参加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表示,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路,必须扬长补短,构筑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第十七个国家级新区,承担建设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战略目标,长春新区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自成立以来,长春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率先打出了一套审批服务改革“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两年被评为“吉林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推动新区乃至长春产业转型飞速发展的全新力量。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流程,长春新区做到了五个率先:率先推进“只跑一次”改革;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率先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率先建立“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率先完善投资项目联审联办机制。推进优化流程,审批主线、辅线和技术线都能并联办理,使项目开工建设审批效率更高。

  建立全方位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全覆盖精准服务机制、建立全流程精细服务机制、建立全领域第三方评估机制,为深化服务体制改革,为企业更好地提供优质土壤,新区建立健全“四个机制”,条条精准,件件利民。

  政策支撑要见成效,突破创新是关键。长春新区“三大突破”聚焦环境、产业、人才:在国际营商环境政策上实现突破,打造国内政策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保障更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实现突破,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金融创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进行完善;在人才政策上实现突破,推进“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评选,促进高端人才集聚。

  围绕建立公正文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长春新区提升规范执法水平,提升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水平,提升诚信新区建设水平,以法治固化改革成果。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春新区创新性地提出培育富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践行“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诚信新区、诚信企业品牌,全面构建起“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市场主体更具活力。有了文化支撑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才更有温情,才拥有最适合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进而使长春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更有力度,更有速度。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19年,长春新区站在了实施“一年新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三步走战略的新起点上,为深化改革,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长春新区人正挥洒着满腔的激情与热血。年初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后,在《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六新”行动实施方案》中,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新区人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万丈豪情。未来三年,长春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坚持需求取向,形成企业生命全周期、保障发展全要素、服务企业全天候的营商环境;坚持结果指向,全面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使长春新区成为国内外客商区域投资的首选地、企业产业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当尖兵、作表率”。

  新时代有新征程,长春新区用严谨的措施、周到的服务、文化的浸润,为区内企业创新创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助力加油,让企业少花时间、少跑路、少交材料、少找部门。投资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服务管理更规范,这样的营商环境,正呼唤着和激发出长春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更大决心,砥砺“深化改革不止步”的更大干劲,坚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壮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在新时代中展现新力量,在新格局中谱写新篇章,在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

  时光常以特殊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记,写下绚丽的篇章。4月10日,长春新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成立大会,动员全区上下以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和软环境建设水平,更好地团结和凝聚以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优秀企业家群体,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精心培育富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以一系列创新、扎实的举措,迎接营商环境新的春天,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前,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揭牌,标志着经过9个月日夜奋战、近4万平方米的政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设有政务大厅、行政审批集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才就业服务中心、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路演大厅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政务大厅设有128个窗口,可办理商事登记、办税服务、投资项目、社会民生、户籍治安、出入境及市政公用等30余个板块业务。真正实现了由单纯的行政审批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政务服务延伸,做到了“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的目标。未来,将努力打造“环境最好、功能最全、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为新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精细化服务。

  当日,新区工商联(总商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将充分发挥区内非公企业的资源优势及企业家的智力优势,强化以商招商,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引荐并推动重大项目落位。

  优环境 打出系列“组合拳”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沃土。长春新区自2016年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坚持先行先试、创新突破,以优服务、集要素、聚合力为重点,全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6亿元,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产值完成789.3亿元,同比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9亿元,同比增长2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6.65亿元,同比增长24.2%,在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出组合拳。新区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率先推进“只跑一次”“证照分离”“标准地+承诺制”“多规合一”和投资项目联审联办机制等多项改革,实行“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大力推行“承诺践诺”审批改革,探索推行“无人审批”模式,加快工程建设“联审联办”,以审批最简化推进经济快发展。

  ——深化服务机制改革有新举措。新区回应和满足企业需求,在补齐短板方面建立全方位需求反馈机制、全覆盖精准服务机制、全流程精细服务机制和全领域第三方评估机制,实现了企业提出的问题有人“秒回”,千户企业有人包保,企业落位有人负责,服务好坏有专业机构评价,打造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加快“三集中、三到位”集成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做到“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深化政策体系改革有新成效。制定推出《长春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配套制定了38项具体实施办法或工作方案,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企业满意度不断提高。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金融创新等七个方面政策进行完善,逐步形成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政策扶持体系;针对人才引进,实施七项外籍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完善具有新区特色的人才政策,启用120套“人才公寓”“长白慧谷”英才评选促进高端人才集聚。

  ——深化依法治区改革有新提升。围绕建立公正文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出台了《关于对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的规定》;聘请知名法学教授、专家、律师,提升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水平;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中国(长春新区)网站和新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新区被确定为省、市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谋长远 创一流服务“新境界”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奔着问题去,瞄准问题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长春新区出台了《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从今年至2021年,将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打造东北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新区实施“一年新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在落实中,长春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坚持需求取向,形成企业生命全周期、保障发展全要素、服务企业全天候的营商环境;坚持结果指向,全面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使长春新区成为国内外客商区域投资的首选地、企业产业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当尖兵、作表率”。

  深化“放管服”改革行动,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组建新区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局,统筹推进新区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建设,协调指导“放管服”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建设群众满意、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的服务型新区。

  ——狠抓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持续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落实,全面清理优化涉企政策,逐步健全恵企政策体系。广泛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向国内外客商系统推介新区营商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建立严格的政策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质量标准和落地时限。落实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事项“一次登录、全网通办”。持续深化“只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再造审批流程。开展“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通过电子证照应用、数据共享等方式,提升高频事项服务水平。逐年提升“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商注册力争压缩在30分钟以内。减并税务发票申领、刻制公章、办理社保等流程,完善“e窗通”系统功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2天以内。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实现“照后减证”。全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逐步推广企业注销全程电子化。

  ——大幅提升投资审批服务效率。完善“多规合一”平台,全面精简和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改革。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行新批工业用地项目不再需要各类审批,可直接开工建设,有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监管和验收。

  深化降本减负行动,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长春新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着力培育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扶持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认定工作,引导中小企业晋档升级、做强做大。

  ——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动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政策措施,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中介组织收费,对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重复收费的项目实行行政追责和经济处罚。

  ——提高投资贸易开放水平。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待遇。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创新贸易通关模式,推广“单一窗口”经验,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优化生产要素供给。建立全区统筹的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提高公共设施接入效率,优化提升企业用水、用气、用热服务,精简办事环节,进一步降低企业接入成本;推进“数字新区”建设,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总体要求,为产业集聚提供高质量的国际通信服务。

  ——大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新区金融集聚区和金融生态圈,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将法人机构注册地或国际性、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落户新区。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在新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推动政、金、企对接,为企业提供授信增信、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系列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立并动态更新拟上市企业名录,开展上市辅导,推动新区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在“新三板”、“科创板”挂牌。设立新区融资担保基金,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深化“双创”倍增行动,营造生态优越的创新环境

  ——制定创新创业创造三年发展计划。坚持规划引领,2019年完成制定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规划,全力推进申报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充分吸纳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到2021年,形成现代、高端、便利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实施创新平台升级计划。依托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中心、工业性实验基地和实验站,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和长春科技大市场建设,形成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新模式。依托北湖科技园、中关村“一园一中心一基地”等载体,建设集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综合体。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北方平台,支持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

  ——深入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规划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构筑海外人才创业平台,大力优化人才管理服务,力争未来三年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万人以上。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对“长白慧谷”计划入选人才、企业新引入的高级人才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补贴。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扩大外籍高层次人才范围,提高外籍人才工作便利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人才引进,保障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深化企业权益保护行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对国际标准必要专利、核心技术专利和特色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予以奖励,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维护提供政策资助。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推动开通快速出证通道,为创新主体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证服务。依托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特别是反复侵权、恶意侵权、规模侵权的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财产权保护机制。落实国家财产权保护法规和有关政策,切实保护企业法人财产、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不受侵犯。

  ——依法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加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继续落实“首违不罚”制,规范对企业的处罚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对企业重大处罚集体讨论和备案制度,凡施行大额罚金、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等重大处罚行为,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同级法制机构备案,并在新区政务网站公开处罚结果信息。

  深化亲商助企行动,营造重商安商的社会环境

  ——加快推进“诚信新区”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发挥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作用,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双公示”制度。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履行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活动中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设立“诚信新区红黑榜”,对守信者实行“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优先选择等激励措施,对违法失信主体采取限制或禁入措施,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宣传有突出贡献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继续开展突出贡献企业家选树活动,提高劳动模范、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中优秀企业家比例,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

  ——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常态化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和“百户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开展“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和领导包保重点企业、项目行动,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全过程、全覆盖精准服务。成立长春新区商会,加强政企互动,为企业提供“亲”“清”型的优质服务。

  重实效 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为加快推进《长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今年长春新区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和国内先进经验,针对项目和企业开办建设、投产运营、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等生长周期,将对应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六新”行动,以全流程精细化常态化服务,排企业之忧,解企业之难,增企业之利,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全面促进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审批提速”行动,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提升审批服务“新区速度”。推行“马上办”。对企业和群众提交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要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出件,做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推行“就近办”。加强高新、空港开发区政务服务分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回应群众需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推行“网上办”。依托长春市“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平台,区内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做到“单点登录、一口办理”,“分类引导、一网通办”。推行“一次办”。充分发挥线下实体大厅和网上审批大厅双线融合,通过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窗口充分授权、落实现场审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推行“承诺践诺”审批改革。重点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开展承诺审批改革,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按照“你承诺、我办理,你违诺、我撤销”的原则,统一制定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及具体要求,确定承诺事项,明确承诺要件,统一承诺文书,推进信用建设,为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保障。同时,逐步扩大承诺制审批事项范围,全年力争推出承诺审批事项40项。

  ——探索推行“无人审批”模式。创新开展“互联网+服务”,在新区设立全市“智能审批”改革试点,针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出一批全线上“无人审批”事项,通过把所有要件信息整合成一张电子表单,由申请人进行远程申报,按照审核标准,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要件进行智能识别和比对,符合标准的自动出具证件、证照、证书、批文和证明等结果,实现审批服务智能化、自助化、无人化、远程化。

  ——提高企业开办审批效率。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的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减并工商、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实施办事流程再造。依托省“e窗通”系统,实施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将公章刻制备案纳入多证合一,压缩申领发票时间,社保经办机构不再单独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企业开办相同信息只填一次、相同材料只报一次、相同证明只开一次、办理全程“只跑一次”,将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在30分钟以内。

  ——加快工程建设“联审联办”。依托长春新区“多规合一”平台,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对建设项目全流程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和备案等事项进行再清理、再调整。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可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全面推行承诺审批制度,做到一次受理、一并办理、限时办结。通过缩减流程和办事环节,使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压缩。深入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年再推出2—3块标准地。

  ——规范审批中介行为。积极对接市中介服务交易平台,组织驻区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集中培训,鼓励企业使用平台公开、透明地选取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程可追溯的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的中介在线服务,最大程度帮助企业缩短审批前置时限,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实施“平台创优”行动,便企利民呈现新气象

  ——打造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启用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全区31个行政审批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30个业务版块、986个审批事项全部进入中心。着力打造集综合性、多功能、智能化、人文化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中心,努力实现由单纯的行政审批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政务服务延伸。加快推进各级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提升大厅功能,丰富大厅内涵,建立标志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审批规范统一的“1+2+6”的新区、开发区、乡(街)三级政务服务管理架构。加强窗口服务、作风和形象建设。全面落实“中午不打烊”“延时服务”“周末预约服务”等制度,为办事群众提供贴心、暖心、放心的优质服务。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对标国家标准和省级权责清单,做好新区权责清单标准化梳理,实现两单融合。编制长春新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新区依申请的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按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充分做到省、市、区、乡(街)、村(社区)五级统一。在“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政务服务平台框架下,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库与国家和省、市平台对接工作。

  ——加快“三集中、三到位”集成化建设。切实做到审批事项向审批人员集中,审批人员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

  实施“要素保障”行动,降本减负取得新进展

  ——逐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继续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负担,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中介组织收费,对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重复收费的项目实行行政追责和经济处罚。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抓好政策落实。

  ——大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组建新发集团,尽快完善功能作用,提高投融资能力。推动“助保贷”“园区模式”等特色产品的应用,加快组建更多的产业基金及相关子基金,力争全年协助中小微企业融资5亿元。研究企业融资贴息办法,降低企业成本,逐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推动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建立并动态更新拟上市企业名录,开展上市辅导,推动新区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在“新三板”“科创板”挂牌。设立新区融资担保基金,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强化水电气热综合配套保障。严格落实《长春新区进一步提升水电气热服务企业行动方案》,明确企业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及投产运营各环节责任分工、服务流程和操作办法。实行供水、供电及排水“一站式”服务。企业办理临水、临电只需分别提供项目立项、项目总平图及企业相关材料即可办理。企业申请接入水、电、气、热及通信,可根据需要随时办理。企业因发展壮大、扩大产能需要增加用电、用水的,由新区负责接入至企业用地界线。争取在新区实行电力改革试点,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在新区筹建售电公司,利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交易平台支持用电企业直接进行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价格,压缩办电时间,精简办电环节。推进“数字新区”建设,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总体要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人才扶持政策,用好用活外籍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落实“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评审、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申报等工作,启动“慧谷引凤”行动计划,发挥好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和产业培育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在长德开发区启动第二批人才公寓建设,年底前全区共投入使用人才公寓100套左右。创新开展“走进高校”人才专场招聘会活动,搭建校企人才对接“直通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争取全年新引进大学本科以上人才7000人以上。

  实施“法治护航”行动,权益保障开创新局面

  ——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北方平台,发展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对国际标准必要专利、核心技术专利和特色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予以奖励,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维护提供政策资助。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证服务。依托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特别是反复侵权、恶意侵权、规模侵权的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财产保护机制。抓紧解决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国家产权保护法规和政策,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提高产权保护精准度,加快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健全民商事纠纷化解机制,帮助企业“把脉问诊”,提供法律援助。规范涉案财产处置,切实保护企业法人财产、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不受侵犯。依法加强合同审查工作,完善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依法规范市场监管行为。研究制定《2019年长春新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适时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避免选择性执法,防止多重多头执法;继续落实“首违不罚”制度,规范对企业的处罚行为,同时建立不予处罚台账,将“首违不罚”事项向法制办备案;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对企业重大处罚集体讨论和备案制度,凡施行大额罚金、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等重大处罚行为,应当在十五日内向法制办备案,并在新区政务网站公开处罚结果信息。

  ——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资金。摸清债务底数,对违约拖欠、故意拖欠、政策拖欠、历史拖欠等应该归还企业的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采取应还必还、能还即还、分期约还等方式,按时保量完成清理任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责任部门按计划还款。各责任部门要讲诚信守契约,杜绝“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及时清偿拖欠企业的款项。着力清理拖欠企业工程款,建立台账备案,对未清还资金,严格执行清偿计划,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实施“亲清助商”行动,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着力培育营商文化。开展“我是企业我如何”窗口体验活动,开展“我是企业服务员”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加快形成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店小二”的营商共识。开展新区营商文化主题征文活动,拟订“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等长春新区营商文化主题标语,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提高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中优秀企业家比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开展重点企业巡礼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媒体集中宣传、平面和电视媒体推荐宣传、省市宣传活动借力宣传、满足企业需求定制宣传等方式,对区内百户企业进行宣传报导,介绍企业经营信息和产品信息,助力区内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展示企业形象,突出新区产业优势,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企业上下游对接,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深化“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行动。将“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行动向纵深推进,及时收集企业发展诉求,协调各责任部门限时解决问题,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全过程、全覆盖精准服务。

  ——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推介。组织企业高管参加政策解读会,由相关部门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问题,进行政策解读,为企业答疑解惑,促进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以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推介力度,对新区产业、金融、人才等系列惠企政策进行宣传推介,大力营造新区惠企政策优、发展前景好的浓厚氛围。

  ——打造政企交流平台。每季度组织开展企业家座谈活动。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清单式交办、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发挥“企业高管微信群”作用,及时发布各项惠企政策,倾听企业呼声,“秒回诉求”并及时解决问题。常态化开展“百户企业大走访”活动,了解企业困难和问题,做到“现场办、督导办、协调办”,直至企业满意。组织开展“三进三送”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科技、金融等服务。

  ——搭建工商联互动合作平台。成立工商联合会(商会),组建汽车及零部件等8个产业分会,围绕上下游产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企业间的高层互访、交流、对接活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以商招商”活动,积极加强与国内外规模以上企业联系,宣传推介新区产业和优势资源,策划开展2次大型产业组团招商活动,举办座谈会和招商引资推介会5次以上,确保以商招商取得实效。邀请会员企业参加长春新区秋季运动会,适时组织举办区企联谊会,促进区企之间交流互动,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共促发展,推动形成“区企一家亲”政商关系。

  实施“对标进位”行动,环境打造取得新成效

  ——加大营商环境对标整改力度。对标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涉及到的企业日常运行、启动选址、融资等一级指标,开展对标整治提升行动。建立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继续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刀刃向内,及时整改。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逐一查找根源、创新整改举措。采取问卷调查、企业测评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软环境绩效考评占比高的杠杆作用,倒逼营商环境改善。

  ——加大办事堵点专项整治力度。对照国务院发布的群众最关心的100个办事堵点问题,坚持“四个一律”原则,以疏通堵点为重点,简化办理流程、减少申报材料。运用大数据促进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加大“一招鲜”改革创新力度。对照省软环境办梳理出的涉及“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的42项典型经验,开展复制推广工作。参照借鉴国内先进经验,主动谋划具有本领域特色的改革举措,创新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先租后让”“慧谷引凤”行动、拓展“助保贷”信贷模式合作范围、开展“我是企业我如何”窗口体验活动、重点企业巡礼系列宣传、创建“北方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等“一招鲜”改革举措,逐项制定推进计划和实施办法,明确创新目标和保障措施,把改革创新措施落到实处。

  ——加大“诚信新区”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双公示”制度,严格兑现政策承诺,依法履行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合同约定。组织开展“弘扬诚信文化、践行新区精神”主题活动,凝聚“创新、诚信、超越”共识,打造诚信新区、诚信企业品牌。设立“诚信新区红黑榜”,构建信用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机制,对守信者实行“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优先选择等激励措施,对违法失信主体采取限制或禁入措施,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社会氛围。

  ——加大营商环境案件查处力度。重点从涉软案件线索搜集、明查暗访以及涉软案件查办等方面入手,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乱收费、吃拿卡要以及随意摊派、故意刁难、漠视企业利益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惩治,对问题严重的给予相关责任人党政纪处分。

  创特色 开拓营商文化“新天地”

  在长春新区这片热土,有不断成长的市场、有消费升级的商机、有主动对外开放的张力,而最具吸引力的,是新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夯基垒台、立梁架柱,一幅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图景已然在新区跃然而现,而培育富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更是新区改革图景上“点睛”的一笔。

  营商文化越是浓厚的区域,越是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时代,新气象。长春新区创新提出培塑富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使营商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化为自觉,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在解放思想中推动理念升级。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顽疾,深化各级服务意识,将服务做到最大化,最大可能地激发市场活力,彻底破除“事不关己”的不负责任态度,树立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责无旁贷”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人、事事皆为软环境;彻底摒弃“官本位”的官僚主义,视企业和群众为上帝,不忘初心、当好公仆,真正把“店小二”“妈妈式”的服务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让“规则无偏见、办事不求人、投资有商机”的营商文化在新区落地生根。

  只有全区拥有良好的营商意识,市场才有最好的生长土壤,长春新区将通过载体推动,迅速提升新区营商文化影响力,组织搭建各种载体平台,注重培塑提炼、宣传提升新区的营商文化,不断浓厚营商文化底蕴。开展“我是企业我如何”窗口体验活动,引导新区干部换位思考、查找不足、改进服务;组织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开展新区政策系列宣传解读,让惠企政策做到更加公开透明,发挥更大的效应;定期开展企业家座谈和商务交流活动,切实发挥工商联(总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做大做强,形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营商环境建设无小事,长春新区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各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构建起“亲清”的政商关系,在打造亲商清商政务环境的同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打造诚信新区、诚信企业品牌,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社会氛围。(迟继伟 刘霄宇)

责任编辑: 李成铭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