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听老港口人讲述海港故事
时间: 2019-04-26 08:39:18    来源: 辽宁日报

  经过两年多的创作,由专业编剧孙诗博和营口港退休职工、曾任营口港党委宣传部部长的宫发和曹立斌三人联手创作的40集电视剧《大海港》的剧本终于完成了。

  该剧本紧紧围绕着港口的生产建设和农民工日常生活展开情节的描述。在港口生产建设方面,主要展示以张云峰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民工作为基本群众的主体,从肩扛手抬的简单操作,逐步走向机械化、专业化、自动化,最后到数字化的宏伟历程;在农民工日常生活方面,主要展示张云峰等一大批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

  《大海港》以北营港为背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海港,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宫发和曹立斌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辈子都工作在海港,听惯了码头上机械的轰鸣、船笛的回荡,还有工人们港里港外家长里短的故事。他们在海港从事宣传工作多年,不仅亲历了家乡海港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辽宁港口群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为指引,为辽宁发展和东北振兴所作出的努力和实践。

  曹立斌说,他们虽已退休,但始终心系海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与专业编剧孙诗博相遇,三人一拍即合:辽宁是港口大省,港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一带一路”的起点,我们要写大海港,讲述海港故事,讴歌“辽宁精神”。

  于是,三人开始收集素材,深入海港码头前沿货场等实地考察;与老码头工人座谈回忆改革开放以来海港的发展变化;参加码头工人诗歌朗诵会,倾听和感受新时代码头工人建设现代化大海港的激情与豪迈。

  宫发告诉记者,几十年的工作积淀和历时一年多的材料收集,经过归纳分析,他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码头工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走进海港,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港口产业大军的新成员。他们身份的转变不仅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民的命运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反映出改革开放给工人队伍结构、给城市生活状态带来的巨大更新。在这些农民工身上,既有农民的勤劳、纯朴、任劳任怨等可贵品质,又有新时期工人阶级无私无畏、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孙诗博说:“鉴于这些因素,我们决定《大海港》以农民工的故事为情节主线,剧情就从第一批进入海港的农民工切入,通过他们走进海港之后的生活和工作历程,讴歌海港工人的‘长子情怀’,讲述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窗口的海港故事,讴歌辽宁港口到处闪现的‘辽宁精神’,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大海港》的主题——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代农民工就是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为了写好这部剧本,从2016年起,他们三人就进入了全天候的创作模式。孙诗博说,他们即使是在外出乘坐火车的路上,也会随时打开电脑写作。有时乘坐普通火车,座位不临窗,没法放置电脑,就要跟人家说说小话,调换一下座位。相较于这些,最难的是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把握。曹立斌说,他们的创作非常严谨,决不糊弄,弄不懂的事情决不下笔。对于海港,他们比较熟悉,但对于海港之外的东西,则需要到处虚心求教。为了写好一场庭审戏,他们请教了三位律师,一段辩护词经过数次修改;写医院抢救码头工人的戏,为了不说外行话,他们多次请教医生,甚至找到做过同类手术的亲友,一一进行核实……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三位作者一直沉浸在《大海港》激情澎湃的故事情节之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经常一写就写到深夜甚至黎明,写到动情之处,常常泪流满面。就这样,在三人的齐心合力下,历时两年多,一部50多万字的电视剧本终于完成。

  孙诗博告诉记者:“目前,反映海港题材的电视剧,特别是表现海港农民工生活的电视剧还属于荧屏空白,我们写《大海港》也想尝试填补这个空白。”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三位作者对我省海港事业发展的热切关注,和对我省改革开放大业、海港工人“长子情怀”的一片深情。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希望这部剧本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促成它早日搬上荧屏,讴歌“辽宁精神”,为改革开放大业和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三位作者正在进行剧本创作讨论。(记者 徐鑫)

  原标题:

  退休职工联手专业编剧创作40集电视剧本——

  听老港口人讲述海港故事

责任编辑: 李成铭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