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黑龙江三年变与革
时间: 2019-05-27 15:07:43    来源: 瞭望

  ◇黑龙江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针对“老字号”企业,黑龙江省打好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军民融合、市场开拓“五张牌”,2018年全省141户“老字号”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6%,利润增长6%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从2015年的1246.8亿斤,增加到2018年1501.4亿斤,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9

  ◇2018年,黑龙江省17.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个国贫县申请脱贫摘帽,今年将再推动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年新增200多亿斤粮食产量,粮食总产增至全国1/9;100多万人从棚户区住进新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批“老字号”国企焕发新活力……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工业基地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三年来,黑龙江省撸起袖子加油干,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干部作风,以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走上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调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

  黑龙江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航母”,中国一重集团研发了很多打破国外垄断的产品,是“国之重器”,但2014年后曾连续24个月出现亏损。面对困境,企业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通过竞聘、考核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19个管理部门精减至13个。一系列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2017年扭亏为盈,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满堂红”。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哈电集团、大庆油田等“老字号”企业调研发现,这些“老字号”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大胆改革,业绩持续向好。针对“老字号”企业,黑龙江省打好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军民融合、市场开拓“五张牌”,2018年全省141户“老字号”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6%,利润增长6%。

  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北安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年玉米加工能力约为60万吨,目前正满负荷生产。货场上,集装箱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将生产的玉米淀粉、玉米油等产品装进集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新字号”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东北角”逐渐壮大。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在全国陆续建起7个研发中心,拥有专利授权数量近300项。安天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柏松说,企业反病毒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陆续替代进口,秘诀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为壮大“新字号”企业,黑龙江省还重点支持了石墨与石墨烯、数字创意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47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今年4月,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八字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径,让新理念、新目标持续激发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不断筑牢全省高质量发展之基。

  抓农业:端牢“中国饭碗”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从2015年的1246.8亿斤,增加到2018年1501.4亿斤,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9。中国人每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端牢“中国饭碗”的背后,是生产方式、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变。黑龙江省五常市种粮大户李云强种了30多年地,去年他买的大型农机安装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终端系统。春耕期间,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精准地进行起垄、播种等作业,不受时间、天气、驾驶员疲劳程度等限制,大幅提高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

  春耕之际,在黑龙江省抚远市通江乡东安村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田里,村民正在插秧。通过实验,这家合作社种植品种改成优质长粒香品种,并带动周边村民也改种优质品种。

  以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黑龙江为“中国饭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龙江粮。2018年全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3500万亩,今年预计达到4000万亩,进一步保护了黑土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仅“种得好”,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向“卖得好”转变。采访中,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去年合作社产的水稻加工成大米,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往广州、长沙等地超市,目前还在建设一家日加工能力100吨的大米加工厂。

  好品质带来了好销量。在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块空地上,1500袋羊粪摞成“小山”,每袋100斤。这些发酵后的羊粪做成的肥料,每亩地上一袋,已经连续上了3年。“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黑土地肥力又回来了,产量降低但品质更优了。”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说,今年和南方企业签订了各3000吨的大米订单,每斤卖到了6块钱。

  保民生:过出幸福“好日子”

  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每户赫哲村民都住“标配”小楼,享受集中供热、供水和排污。村民吴桂凤说,三年来八岔村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了致富奔小康。八岔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6102元提高到去年的20996元。

  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八岔村和北京一家企业合作,引资1000万元,正在建造两艘大游船,每艘载客120人,预计今年8月份下江运营。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说,赫哲族祖祖辈辈用船打鱼解决温饱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赫哲人用船发展旅游增收将成为新的致富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下,黑龙江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前进村村民陈忠义患有肢体二级残疾,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陈忠义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泥草房,搬进了新房。“国家补助了一部分,自己掏了一小部分,住上了新房,心情舒畅了。”去年,陈忠义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黑龙江省因病致贫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逾六成。为此,这个省针对贫困人口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2018年省内各地定点医院为逾8.5万人次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293万余元。2018年,黑龙江省17.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个国贫县申请脱贫摘帽,今年将再推动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倾力脱贫攻坚的同时,黑龙江省棚改攻坚也在同步展开。在煤城鸡西市城子河区,68岁的李焕财和老伴2018年从住了几十年的平房搬进楼房,“过去的房子下大雨的时候,屋里的积水能没到炕沿儿。”李焕财说。黑龙江省启动新一轮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歼灭战,四煤城约40万群众正陆续搬离沉陷区,搬进新楼房。2016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共投入资金数百亿元,各地累计开建保障性安居工程55.28万套,逾百万人“出棚进楼”。

  转作风:振奋精神“闯新路”

  黑龙江省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三年来,改作风在黑龙江省成为“高频词”。

  在桦川县苏苏村,村民见到58岁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吕维彬,都亲切地叫他“老吕头儿”。驻村两年来,吕维彬以村为家,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和村民打成一片,帮助解难题、谋项目、找销路。在吕维彬的带领下,苏苏村闯出了一条党建统领脱贫的新路。

  干部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只是黑龙江转作风的一个方面。三年来,黑龙江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坚决重塑投资营商环境,聚焦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以好作风好环境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针对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黑龙江省通过常态化明察暗访、抓典型立案查案,2018年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347个,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832个。新组建的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哈尔滨新区推广实施“承诺即开工、办照即营业、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四项举措。

  截至2018年底,黑龙江省市场主体达226.9万户。今年,黑龙江省将深化“放管服”及“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和“一网通办”,并建立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响应群众和企业诉求。

  面对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黑龙江省干部群众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内生动力不足,仍是黑龙江省面临的突出问题。

  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重振雄风,唯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心无旁骛地实干。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上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全省加快项目建设,围绕“百千万”工程和“百大”项目建设计划,抓招商、抓开工、抓进度、抓保障,形成项目建设热潮。

  “实干才能抓住难得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干部,说到底要靠奋斗,要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孙英威 管建涛 王建 参与采访记者:强勇 王君宝 董宝森)

责任编辑: 任俊明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