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蒋新松:让有限的生命迸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时间: 2019-07-30 09:55:12    来源: 沈阳日报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机器人未来体验馆”,该馆开篇为“起源”,由一个学者照片构成,他的名字叫蒋新松。开篇不提自己产品优势,而提蒋新松,表明蒋新松在新松机器人甚至中国乃至世界机器人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博士的话说,蒋院士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缔造者、也是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文化的奠基人。

    1931年出生的蒋新松是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蒋新松在机器人研制、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是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中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1980年,就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后,蒋新松首先选定水下机器人为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口。1983年,他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国第一台潜深200米的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的研究、设计与试验,开拓了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1990年,在蒋新松的规划与指导下,完成了潜深1000米的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1991年10月,蒋新松率中国团队与俄罗斯远东海洋技术问题研究所合作开发6000米CR-01水下机器人。近20年来,我国水下机器人不断发展。载人潜器“蛟龙号”已成功下潜7000米,“海斗号”已潜深10000米。伴随着“蛟龙”“潜龙”“海斗”“海翼”等探海神器的相继出现,我国真正进入了“既能上九天揽月,又可下五洋捉鳖”的时代。机器人在水下观测与检查、海上航行保护、海上作业平台建设、海底资源丰度调查等,产生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也为进一步自主发展各类新型水下机器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水下机器人背后都有蒋新松的功劳。

    1992年,蒋新松宣布要以沈阳自动化所为技术依托、以大中型企业为应用背景,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他选择了以应用工程入手,抢占市场并带动产品开发为发展路径。1993年,蒋新松开启了应用工程产业化进程。几年下来,沈阳自动化所部分国产机器人,占领了汽车、摩托车等行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同时也迫使进口机器人大幅度降价。2000年,以沈阳自动化所为第一大股东、以蒋新松名字命名的高技术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序幕。

    作为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蒋新松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确定为该领域的两个主题之一,加以倡导、规划和实施。蒋新松率领全国近200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相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用了不到9年时间,就在全国100多家企业实现了CIMS。1990年,蒋新松提出将CIMS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非制造业,并争取将其列入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他同时提出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拟实制造等一系列以知识为基础的先进制造和管理概念、理论与方法,使我国CIMS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97年3月30日,因突发心脏病,蒋新松院士不幸逝世。

    “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让有限的生命迸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生命更有意义,这是我的夙愿。我只讲生命的质量,不求生命长短的数量,活着干,死了算!”这是蒋新松院士无比豪迈的人生誓言,他这个誓言化成了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一个个具体行动,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鞠躬尽瘁等穿越时空的伟大精神。蒋新松,一位中国战略科学家、一座精神丰碑。(记者 刘国栋)

责任编辑: 刘金慧(实习生)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证010042号-26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