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做扎根吉林大地的种子
时间: 2019-09-12 10:59:56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农业大学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这个刚刚荣获2019“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团队”称号的科研队伍,以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支撑,扎根吉林大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我省是粮食大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我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吉林农业大学于2000年创建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这个队伍以我国食品领域著名专家刘景圣教授为带头人,目前共有成员16人,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为高级职称。他们都是所在研究领域的精英和中流砥柱,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既有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又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别看我们的实验室已经从名不见经传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科研平台,但这其中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只有我们最清楚。”团队成员不无感慨地说。

  夜以继日做试验,废寝忘食搞研究,成绩的背后是团队成员的默默付出。

  针对国内主栽玉米品种多,适宜主食加工的玉米品种不明确,玉米主食营养特性和食用品质差等一系列制约玉米主食化加工的技术瓶颈,刘景圣教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对全国不同区域的一百余种主栽玉米品种进行采样分析,从营养和加工适宜性角度筛选出主食加工适宜品种,开展主食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前后历经5年时间,进行了上千次试验,终于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研发出蒸煮类和焙烤类玉米主食专用粉、全营养玉米重组米等系列产品22种。

  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得成员们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孩子,每每提到这些,大家都难掩愧疚之情。团队成员蔡丹是位军嫂,2010年8月,科研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恰逢吉林市永吉县发生特大洪水,她的丈夫到抗洪一线抢险救灾。对丈夫的挂念和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她身心俱疲。当听闻丈夫的战友在抗洪抢险中不幸牺牲的消息时,她整夜都没有合眼,既为丈夫战友的牺牲感到悲伤和难过,也让她更加担心丈夫的安危。可第二天一大早,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繁忙的工作,用她的话讲:“科研工作不能停。”

  “要端稳自己的饭碗,技术和粮食都要自立,产业才能自强,东北才能振兴。”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多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紧紧围绕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和功能性食品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在玉米综合利用、玉米淀粉深加工等领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在玉米主食化和功能化加工技术研发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团队还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先后与中粮集团、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累计转化技术成果47项,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60亿元。

  在东北的这片热土上,吉林农业大学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把爱铺在田野,将智慧化为雨露,用勤勉和奉献播种耕耘,当下已然硕果累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乡村振兴已经启航,未来,吉林农业大学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将继续扎根吉林大地,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记者 张鹤)

责任编辑: 侯姗姗(实习生)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证010042号-26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