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铁岭保护性耕作每公顷增收千元以上
时间: 2019-11-12 12:23:24    来源: 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姜义双报道  秋收过后,在铁岭农村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一辆辆大型拖拉机正忙于深耕作业,将留在地里的秸秆还田,以增强地力。今年,铁岭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面积突破6.73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板结、肥力流失、风沙扬尘等问题带来的危害,为保护黑土地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铁岭模式”。

  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铁岭有耕地面积58万公顷。多年来,在传统种植模式下的土地不堪重负,土壤肥力、抗旱能力明显下降,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为解决土壤板结、肥力流失、风沙扬尘等问题,铁岭市各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多年来,铁岭市一直承接中央、省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项目资金的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机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宣传、培训工作。铁岭市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通过合作社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对比试验,让农民见实效、看产量,用事实打破农民传统的种植思维模式。

  进行保护性耕作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为此,铁岭市政府、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共同在铁岭县、昌图县、调兵山市开展了保护性耕作可行性模式对比研究。其中,在铁岭县落实10公顷试验田,开展秸秆粉碎掩埋还田免耕种植、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免耕种植、秸秆全覆盖浅旋免耕种植、秸秆全覆盖免耕种植4种技术模式对比,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介绍,保护性耕作具有显著的增收效果,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地每公顷平均增收1050元左右。保护性耕作的作用还体现在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沙尘暴发生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责任编辑: 李维婉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证010042号-26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