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伴随着阵阵轰鸣,8台玉米籽粒直收机排成一排穿梭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一个个玉米穗被“吃”进“肚”里的同时,玉米秸秆直接被机器粉碎后还田,玉米粒如金色喷泉一样通过收割机输送管道传送到卡车上。摘穗、剥皮、脱粒、装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亩地只需15至20分钟便可完成籽粒直收。
玉米籽粒机收模式在低破碎率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田间全机械化收获玉米籽粒损耗低、效率高、节约用工的重大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提质增效,解决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
几年来,我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适宜东北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收玉米籽粒配套技术,为我国玉米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良种为本 节本增效
我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玉米在我省农作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原料,更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
近年来,玉米生产面临生产成本高和市场价格低的双重挤压,严重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实行玉米籽粒机收迫在眉睫。事实证明,培育筛选适宜籽粒机收的优良品种,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前提和关键、是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先决条件。
“2014年玉米良种联合攻关启动,在国家高产优质抗逆的总体目标下,我省聚焦机收籽粒这个短板弱项,经过5年,筛选出翔玉998、吉单66、泽玉8911、金诚316等一批适合籽粒机械直收的优良品种。”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表示,我省将适宜籽粒直收品种作为品种选育重点,增加耐密品种实验,每年籽粒直收品种展示示范面积超过600亩。
“产量、含水量、破损率、杂质率、落粒数是判断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的重要因素。这些选育出的品种均具有含水量低、破损率低、倒伏倒折率低的‘三低’特点,能够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介绍道,这些品种都是我省自主培育出来的,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
仓储管理 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在东北地区,玉米存储环节的损失不能忽视,特别是农民将玉米运回家后,需要将其露天存放至第二年1月份左右,水分才能降到可以脱粒的程度,这中间“狗刨鸡蹬、鼠嗑霉变”导致的粮食损耗可达8%左右。应用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形成的“合作社+粮食收储企业”直接利益链接模式,则省去了农户庭院储存的中间环节,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对于我们这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合作社来说,最大的困难和风险,除了旱灾、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就是担心秋收后,果穗没有地方存放导致粮食损失。自从和云天化、中粮公司以粮食银行的方式合作后,省掉了许多中间环节,不但解决了存放场地不够用和果穗储存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合作社流动资金不够用的困难。”谈到用籽粒机收取代果穗机收带来的改变,公主岭市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晓刚说,“我用自己的笨方法计算,使用籽粒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是使用果穗收获机械的10倍左右,每公顷地可以减少1.1个工,还可以减少150元钱左右的脱粒费用。这样算下来,每公顷地可以减少成本350元钱左右,增加收益1000多元钱。”这不仅解决了雇工难的老问题,更给合作社增加了收益,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的欢迎。
“我们提供籽粒机收品种、化肥和技术指导,将送来的潮粮由专业的烘干设备统一烘干并储存。为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农民想什么时候卖粮,我们就什么时候收粮。”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嚣说,“机收籽粒玉米的规模化生产,为用粮企业创造稳定的原料供应环境,也保障了公司产品原料的可追溯性,可有效保证产品和原料质量。”
农机做保障 高产高质量
长期以来,农民们一直沿袭机械化摘穗、果穗晾晒、脱粒、籽粒晾晒的秋收方法,中间环节多,人工成本高。“收玉米是农活中最繁重琐碎的劳动之一,很多农民都深有体会。秋收时劳动力短缺,雇工价格上涨,玉米棒的运输、脱粒和晾晒更是耗时、费工、增加成本。”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众营合作社负责人焦成山告诉记者。
随着育种、栽培等各项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进步,玉米从种到收开始逐步向全程机械化作业转变。
“为充分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我省加大对玉米籽粒收获机具补贴力度,5行以上玉米籽粒收获机具补贴标准达到8万元以上,对玉米籽粒收获机给予1比1.5的累加补贴。”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介绍,近几年,我省筛选出“凯斯”“约翰迪尔”“东丰”“谷王”等适合机械籽粒直收的机型,机器保有量得到快速增长,已经由2015年的10台增加到315台。
据了解,2018年,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入选全国农业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分别在东北和黄淮海两大玉米主产区设置4个示范基地,共涉及玉米品种40个。
未来,我省将进一步加快适合籽粒直收和表现优秀的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籽粒收获机械的应用,以增产、提质、提效为重点,推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为实现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益和玉米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闫虹瑾 通讯员 丁晓云)